一万期货杠杆最多赔多少-炒股软件下载手机版安装-【东方资本】,配资知识网,线下配资平台地址是什么意思,股票t0交易员一年利润

新聞中心

News
新聞中心
行業動態
我國輕工食品各行業協會共話發展業績和未來目標
發布時間:2016-08-03 15:50:02    點擊量:198

       回放“十二五”   食品行業創新能力穩步提高

  直面“十三五”   基本形成現代食品產業體系

  我國食品工業確定“十三五”目標

  規模化 智能化 集約化 綠色化

  中輕食品工業管理中心  劉有千

  “十二五”時期,我國食品工業的發展取得了很大成就,主要表現在產業規模持續壯大,支柱地位不斷提升;質量管理體系不斷完善,食品安全水平穩步提高;兩化融合進一步深化,信息化程度不斷提升;科技創新取得積極成效,技術裝備水平持續提高;區域發展協調性增強,產業集群加快發展;資源利用率不斷提 高,節能減排取得成效。而同時存在的問題表現在:食品質量安全保障水平尚存差距、供給與需求不匹配、綜合利用水平低、節能減排壓力加大、整體技術和裝備水平尚存差距、食品科技創新基礎薄弱、產學研用結合不緊密、建設科技創新與服務平臺尚不足支撐產業發展。此外,食品工業企業規模較小、層次較低,融資成本較 高而利潤不高。

  “十三五”期間,我國食品工業發展環境從國際看,世界經濟復蘇乏力,食品產業發展不確定性增加,國際貿易技術標準壁壘抬頭,跨國公司全球布局,發達國家食品工業技術進步加快,都成為壓力與挑戰。從國內看,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食品工業增長預期放緩;消費需求剛性增長,食品安全要求提高;品牌消費時代來臨,食品消費方式分化;節能減排要求提高。

  “十三五”時期我國食品工業的發展思路與主要目標是:到2020年,食品工業規模化、智能化、集約化、綠色化水平進一步提升,區域布局進一步優化,創新能 力穩步提高,質量安全水平全面提升,國際競爭力明顯增強,基本形成現代食品產業體系,實現食品工業中高速發展和邁向中高端水平。

  ——產業規模不斷壯大。到2020年,規模以上食品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超過16萬億元,年均增長7.5%左右。

  ——食品安全水平穩步提升。食品質量安全標準體系進一步完善,規模以上食品生產企業全部達到良好操作規范(GMP)要求,大中型企業普遍達到危害分析和關鍵控制點(HACCP)認證要求,食品質量抽檢合格率達到98%。

  ——自主創新能力顯著增強。食品加工核心技術和關鍵裝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到2020年,食品工業研發投入強度突破0.6%,關鍵設備自主化率提高到65%以上。

  ——兩化融合水平顯著提升。到2020年,大型食品工業企業ERP應用率達到75%,裝備數控化率達到70%,中小企業應用信息技術開展研發、管理和生產控制的比例達到50%。

  ——綠色發展成效突出。到2020年,規模以上食品工業企業副產品綜合利用率提高到90%以上,化學需氧量排放總量減少10%。

  ——組織結構不斷優化。形成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食品企業(集團),主營業務收入超1000億元的企業達到10家以上,主營業務收入超100億元的企業達到100家以上。

  ——食品裝備工業總產值達到6000億元以上。

  ——實施食品工業強基工程、智能化示范工程、綠色化示范工程、服務化示范工程、智慧集群建設、食品安全提升工程等。

  “十三五”期間,為促進我國食品工業健康發展,由大變強,必須發揮制度和體系優勢,組織各方面力量,完善法律法規和標準體系,加大投入力度,強化行業自律、政府服務和人才培養,充分發揮行業協會作用,營造有利于食品工業健康發展的良好環境。


  我國食品添加劑與配料工業

  發展成就與未來規劃

  中國食品添加劑和配料協會理事長  齊慶中

  “十二五”期間我國食品添加劑和配料工業向著系統化、規范化、標準化、國際化方向發展,已經建設起了與國際接軌的系統的標準體系和法規管理體系。目前我國已批準使用的食品添加劑品種共2600余種。全行業產品產量平均增長7.4%,銷售額平均增長6.7%,出口額平均增長3.6%。至2014年,食品添加劑和配料行業主要品種的總產量達947萬噸,同比增長7%左右;銷售額約935億元,同比增長7.5%左右;出口約37億美元,同比增長約 2.8%。行業總體上仍呈現平穩發展、穩中略升的態勢。

  經過“十二五”期間的繼續整合,食品添加劑和配料行業的各個產品特別是出口導向型產品的生產集中度進一步提高,而且占有大部分的國際市場。標準問題基本得到了解決,共清理出現存的食品添加劑標準486項。一大批新技術在我國食品添加劑產業中得到了有效應用,如膜分離技術、色譜分離技術、連續萃取技術、超臨界萃取和分子蒸餾等、生物技術、發酵技術、微膠囊技術、膜分離技術、生物活性和芳香成分分離技術、超高溫瞬時殺菌技術(UHT)、高精度分析技術(高壓液 相色譜、原子吸收光譜、離子交換色譜、氣相色譜等),以及真空冷凍干燥技術、高壓食品加工技術,超微粉碎技術等。5年來我國有100多個有關食品添加劑和 配料的開發及產業化項目獲得國家級或省部級獎勵。

  目前行業仍存在一些待解的問題,例如產能過剩同質化競爭嚴重、產業結構還不夠合理、產業整體技術水平與國外先進國家還有較大差距、社會發展環境還不夠理想、銷售模式和理念陳舊落后等。

  “十三五”期間行業發展思路是加大科技投入,促進產業升級、拓展國內外市場、提高產品市場占有率,帶動行業健康發展。

  從“十三五”行業將面臨的發展環境看,我國經濟將由高速增長轉為中高速增長的新常態,食品工業的增長降速已經顯現,食品添加劑和配料行業必將隨著食品工業的發展而發生轉變。同時,國家“一帶一路”戰略逐步實施,食品添加劑和配料行業也將勇于開拓探尋新的發展空間。預計“十三五”期間行業國內市場 仍將平穩增長;國際市場依然嚴峻,行業需努力拓展更廣闊的發展空間;法規、標準的完善和人們對食品添加劑認識的提高將為行業規范發展提供有利條件。

  主要目標:保持行業產品產量年增長率在7%左右,到“十三五”末期產品產量達到1420萬噸;銷售額年增長率在7%左右,“十三五”末期達到1402億 元;出口額年增長率在3%左右,“十三五”末期達到44億美元;力爭在“十三五”期間行業新增10家國內外上市公司。努力在“十三五”期間建設8個年銷售額在30—50億元人民幣的大型企業(集團);力爭在“十三五”期間天然食品添加劑和功能性食品配料的產量所占比重增加20%;爭取在“十三五”期間再新 增2—3個食品添加劑和配料行業特色產業基地。

  重點任務:大力發展以農副產品為原料的食品添加劑和食品配料;重點發展生產傳統主副食品所需的各類食品添加劑;大力發展復配食品添加劑;發展具有功能性的食品添加劑;研發和移植高新技術,推動科技創新;推進企業設備更新改造;根據原料、市場等情況進一步做好布局調整和有重點地規劃布局;借鑒國外的管理經 驗,理順和完善對食品添加劑行業的管理;加強對食品添加劑生產過程的監管,在行業內推廣GMP、HACCP等管理方法;繼續加強和完善食品添加劑相關標準 的制(修)訂工作,解決包括制劑類產品在內的一批產品的生產許可問題,加快研究食品配料中使用食品添加劑的問題;引導食品添加劑行業進行產業結構調整,構建產學研聯盟和集約化經營,支持行業重點項目建設和示范產業基地的建設;加強食品添加劑的科普宣傳力度,消除社會對食品添加劑的誤解。


  我國食業健康轉型

  須把握三個環節

  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理事長  孟素荷  

  食品領域“十三五”規劃,離不開我國食品工業現狀的大背景。我國食品工業已進入中速發展新常態。自1996年以來,食品工業連續19年居各工業 部門之首。我國食品工業的高速成長源于中國社會的巨大進步和三個不同需求階段的歷史性跨越。產業環境日趨向好,創新主體在民間。未來,居民健康需求的提升與城鎮化是中國食品工業成長的主要動力。

  回顧我國食品工業整體發展現狀,一是我國食品工業的內部結構已逐步優化。69%的中小民營企業是支撐中國食品工業持續發展與創新中最具活力的部分,應尊重 他們,并對同一行業不同企業間的創新積累予以有效的提煉、集成、示范,這將讓食品工業的發展事半功倍。“十二五”期間,大企業總體上創新不足,主要是“跟 進式”,裝備及產品創新更多集中于亟待突圍的中型企業。未來食品領域創新主體在民間,在中小企業中。二是“中國食品制造”的競爭力因食品安全問題受到挫 傷,信任危機猶存。以2004年為轉折點,中國食品由“出口”轉為“大規模的進口”。全球任何一個食安信息都會波及中國。對食安的管控,已從國內延伸到國際。中國食品安全的水平將決定“中國食品制造”的未來。三是中國食品工業連續5年換擋降速,利潤率下跌、行業失血。2015年全行業累計完成主營業務收入 11.35萬億元,同比增長4.6%,增速較上年降低了3.4個百分點。首次低于中國工業經濟6.1%的增速。要清醒地看到,我國的消費環境已發生深刻變革。要使中國食品工業持續發展,有5個主要矛盾需要化解,即食品安全中的原料污染問題凸顯;環保壓力加大;主要產品產能過剩,食品供給側結構性矛盾較為突出;中國主要農產品的原料價格偏高,進口依存度加大;此外,最難以消解的是百姓對中國食品安全的信任危機。

  目前,食品安全與環保問題是決定現有食品企業競爭力及生死的兩大命門。對中國食品工業的轉型與價值提升而言,2015—2016年,初步顯示出未來5年的 發展走向。一是綠色——安全、節能與環保;二是裝備——將信息技術與機械手技術的對接,從單機到生產線;三是健康需求——食品工業總量小幅增加,但健康與 安全的附加值提升,產業結構的調整成為關鍵。

  中國內地食品產業環境正日趨向好。從技術角度來看,食品安全相關技術、食品安全溯源控制與預警技術、營養安全降油、減鹽技術、節能環保及減排技術被重點關注。同時,中國政府對食品安全的監管思路與模式,日趨科學有序,對危機的處理更加從容。

  未來,我國食品工業還需深度調整——營養與健康需求加大,消費環境的深刻變化,迫使中速發展的中國食品工業進入以產業鏈安全與產品的營養與健康為特征的深度調整期,也將進入各種深層次矛盾的顯現期。

  “十三五”期間,是中國食品工業創新性發展的重要時期。我國食品工業要健康轉型,需關注和把握三個重要環節。一是對中國特色傳統食品的營養與健康評價,這也是原創之源;二是對主要工業食品加工過程的預警與安全控制及提升信息化水平,這關乎行業生存;三是對中國特有優勢產品的基礎研究,這也是我國食品產業的差異化優勢所在,關乎行業發展。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將持續集聚起中國食品的科技和力量,加速企業和科技的對接,在傳承與創新中贏得未來。

                                                                                                         來源:中國食品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