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8年全國兩會習近平重要論述引發行業熱烈反響
食業人回應高質量發展宏大命題
今年全國兩會,習近平總書記在下團組參加審議時,“高質量發展”這一關鍵詞多次出現。在內蒙古團強調要把重點放在推動產業結構轉型升級上,把實體經濟做實做強做優,發揮國家向北開放重要橋頭堡作用,優化資源要素配置和生產力空間布局,走集中集聚集約發展的路子,形成有競爭力的增長極;在廣東團叮囑要以更寬廣的視野、更高的目標要求、更有力的舉措推動全面開放,以優質的制度供給、服務供給、要素供給和完備的市場體系,增強發展環境的吸引力和競爭力,提高綠色發展水平;在山東團強調要扎扎實實把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好,要加快建設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完善的現代海洋產業體系、綠色可持續的海洋生態環境,為海洋強國建設作出貢獻……高質量發展的未來圖景愈發清晰。這些圍繞高質量發展的論述同樣引發了食品行業人士的熱烈回應。食業多位代表委員、行業協會代表、企業家及專家學者場上共同熱議,食業各界場下積極發聲,共同奏響食業高質量發展最強音。
點評:從量的擴張轉向質的提升
中國新一輪改革開放正如史詩般展開。不難發現,很多政策都圍繞一個目標:推動高質量發展。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淡化經濟增速,強化高質量發展、就業和民生。新時代中國經濟政策的頂層設計日漸明朗。過去,依靠勞動力優勢、密集資本、改革開放紅利,中國成功解決了“有沒有”“富不富”的問題。如今,從量的擴張轉向質的提升,著眼點則在于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解決日益凸顯的“好不好”“強不強”的問題。而作為食品行業,在推動自身向高質量發展前進的道路上,更要主動作為、乘勢而上,緊抓這一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
2.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出臺
組建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
今年3月,中共中央印發《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國務院不再保留國家工商總局、國家質檢總局、國家食藥監總局,將組建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這是我國重塑市場監管格局,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在深化商事制度改革、質量技術監督、食品藥品監管、知識產權保護等方面推出的一系列新舉措。組建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改革市場監管體系,實行統一的市場監管,是建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市場體系的關鍵環節。圍繞推動高質量發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加強和完善政府調節、市場監督、社會管理、公共服務、生態環境保護職能,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和實踐要求,著力推進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機構職能優化和調整,構建起職責明確、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體系,提高政府執行力,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
點評:一支隊伍管市場
黨的十八大以來,基層市場監管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同時仍然存在分散化、破碎化、相互重復、交叉、執法空白等問題,此次機構改革也是對基層經驗的有效總結。深化市場監管體制改革,將從根本上解決原有市場監管體制與新時代強化市場監管不相匹配的問題,為強化政府治理和市場監管發揮重要作用。
3.輕工行業向高質量發展邁進
3月20日,中國輕工業聯合會四屆四次理事會、中華全國手工業合作總社七屆八次理事會暨紀念總社成立60周年大會在山西太原召開。我國輕工行業始終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努力提高輕工產品有效供給能力和水平,促進輕工業高質量發展,積極穩妥推進集體企業深化改革、轉型升級,繁榮穩健發展輕工業,為國民經濟持續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2017年,輕工行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8.5%,高于同期全國工業1.9個百分點。主營業務收入24.25萬億元,占全國工業的20.82%,同比增長8.34%,利潤1.59萬億元, 占全國工業的21.16%,同比增長8.96%。進出口貿易總額7624.76億美元,同比增長12.15%。
2018年中國輕工業聯合會將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綠色發展、品質發展、健康發展、安全發展,大力推進科技創新創造,推動調結構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努力提高輕工產品有效供給能力和水平,促進輕工業高質量發展。
點評:輕工業迎來歷史新機遇
大國輕工舉足輕重。高質量發展已經成為新時代輕工業轉型升級的主題詞。當前,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中國制造2025”“三品”專項行動、消費品質量提升、“一帶一路”建設、傳統工藝振興等一系列國家戰略正在深入實施,新一輪技術革命和產業革命交織背景下的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正在同步推動輕工業產業升級和消費升級,輕工業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供給體系質量也迎來歷史性機遇,輕工領域現代化經濟體系已呈現出蓬勃的創新活力和生命力。
4.第98屆全國糖酒會落幕
入場人次破40萬創紀錄
3月25日,第98屆全國糖酒商品交易會閉幕。為期3天的展會中,累計入場人次突破40萬,創造了糖酒會歷史新紀錄,較去年增長33%。本屆糖酒會共吸引來自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4097家企業參展,參展企業數量同比增長41%。近30個國家和地區在不同展區組團參展,國內各省(區、市)組團參展數量近30個。展會期間,累計舉辦16場配套論壇活動。
點評:創新商業模式已成主流
近幾年來,參加論壇活動,已成為行業人士參與糖酒會的主要目的之一,這反映出食企轉型升級有著自發的、迫切的需求。傳統行業正以極快的速度學習創新的商業模式,很多創新的商業實體也在與行業的傳統力量融合、統一。從本屆糖酒會上舉辦的各項活動來看,新農業、新零售、資本服務于實體經濟發展、鄉村振興戰略與地方特色產業發展、智能制造、中國食品“走出去”等,都是大家關心、探討的話題。
5.3·15晚會打擊食品謠言
曝光山寨食品
今年的3·15晚會,食品問題依然是焦點之一,并集中在食品謠言和山寨食品兩個方面。食物相克、塑料蔬菜、葡萄白霜是農藥殘留、紅西瓜是打針的等都被專家現場擊破。所謂食物相克并不存在,葡萄上的白霜主要成分其實是無毒無害的天然蠟質,還有少量的糖類等有機質。現場還曝光多家食品企業跟風模仿“六個核桃”“豆本豆”“露露”等知名飲料,生產山寨劣質飲料,大肆使用各種香精,甚至用花生醬“偷梁換柱”當核桃用。而這些跟風模仿的產品,主要銷往一些三四線城市及農村市場。
點評:科普監管需全方位發力
食品謠言的大肆出現為食品安全監管以及科普教育帶來了很大的阻礙,要想真正杜絕謠言的產生,在有效科普的同時,還要對造謠者進行打擊。
另一方面打擊山寨食品還需要全方位發力。對于消費者來說,要選擇正規廠家生產的合格產品,不能因為貪圖一時便宜,為自己的健康和財產安全留下隱患。各監管部門在嚴格監管的同時更應該通力合作,要讓制假售價者受到處罰,讓那些“黑心作坊”無處藏身。對于經營者來說,保證商品質量,培樹自己的品牌才是在當前激烈的市場競爭下能夠站穩腳跟、獲得長久收益的“良方”。
6.七部委聯合出臺
農產品電商標準指導意見
3月底,工信部、農業農村部、商務部等七部委聯合印發《關于開展農產品電商標準體系建設工作的指導意見》,要求農產品電商標準體系建設工作要圍繞積極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根據“系統規劃,持續優化;因地制宜,協同推進;問題導向,突出重點”原則科學構建農產品電商體系。其實,早在2017年的中央一號文件中就首次專門提出要推進農村電商發展,其中就包括“應建立健全適應農村電商發展的農產品質量分級、采后處理、包裝配送等標準體系,并開展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等。
點評:農村電商促傳統農業轉型升級
近年來,我國農產品電子商務蓬勃發展,特色農產品銷售額和網絡知名度不斷提升,但是,現實中還存在著農產品電商標準化程度低、品牌化建設滯后等諸多問題,虛假宣傳、惡性競爭等現象時有發生。我國農產品電商標準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只有通過各方齊心協力來推動農村電商的標準化體系建設,才能真正促進農業生產提質增效,實現傳統農業轉型升級。
7.《關于進一步加強“雙安雙創”工作的意見》發布
3月1日,《關于進一步加強“雙安雙創”工作的意見》發布,提出了堅持落實黨政同責,夯實創建工作基礎;堅持問題導向,努力解決人民群眾關心的食品安全問題;堅持協同聯動,擴大創建輻射面;堅持“高標準、嚴要求”,提高創建含金量;堅持創新引領,發揮示范帶頭作用;堅持共治共享,充分調動各方力量;堅持求真務實,抵制各種形式主義等7個方面的工作內容。其中包括鼓勵參創市、縣監管手段和制度創新等多項新方向、新內容,并明確要求各地堅決不搞“花架子”,否則將撤消參創資格。
點評:提出創建新概念
“雙安雙創”,即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創建和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創建,是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重要舉措。自2014年“雙安雙創”工作部署開展以來,各地積極參與、主動作為,創建工作由點及面、以點帶面,輻射作用日益顯現。《意見》以為了解決人民群眾關心的食品安全問題為導向,進一步提出了創建“食品安全示范行業示范企業”的新概念。
8.春茶市場表現平穩
品牌表達欠佳
春茶,特別是明前茶,被認為是一年中品質最好的茶,備受眾多茶友茶商的推崇和追捧。眼下又是春茶上市時,市場依然對春茶高度關注,大品牌以及部分老字號在搜索引擎上也保持著相當的熱度。
縱觀國內茶業,雖然品牌化市場仍未形成,但相比以往正在改善。對此,中國食品報社發布輿情報告,從多個角度分析了2018年春茶市場。輿情報告顯示,品牌搜索指數整體呈上升趨勢,上升幅度不大;竹葉青茶、八馬茶業上升較為明顯;對“該品牌怎么樣”“多少錢一斤”“加盟費多少錢”等關注較多;從百度搜索指數來看,整體與移動搜索趨勢同比上升明顯,季節性規律明顯,整體連續8年呈上升趨勢,從指數的直接解讀就是,“春茶”的關注度持續走高。
點評:中國茶品牌需“升維、提格、賦能”
綜合來看,春茶乃至中國的茶葉市場,整體處于上升階段,從品牌與線上市場的表現來看,這種整體的市場需求與品牌的知名度、美譽度、黏性之間,距離還很大。中國茶業在大國崛起中不能缺席,其發展空間是巨大的。在與國外品牌的競爭中,中國茶品牌要有危機意識,需要在品牌教育、品牌定位、品牌創新、品牌扶持、品牌傳播、品牌營銷乃至品牌合作等多維度、多角度進行“升維、提格、賦能”。
9.食品安全科技創新成果中國行項目啟動
3月6日,由中國食品報社主辦的中國食品安全健康促進工程推薦項目啟動儀式在浙江杭州舉行。此次活動上,中國食品報社、中國食品安全健康促進工程推薦創新科技成果“陽光健康小屋牌氧生康項目”中國行項目正式啟動。
中國食品安全健康促進工程辦公室經過嚴格篩選,決定向社會推薦食品安全及用水安全的創新科技成果“陽光健康小屋牌氧生康項目”,目的是為在居家日常生活當中,能夠簡單、安全、有效地解決食品安全及用水安全的民生問題。本活動為期兩年,自2018年2月1日至2020年1月31日在全國范圍內舉行,聯合各地相關部門、公共媒體等組織,主要針對社區、學校、農村、農貿市場、餐飲單位等,宣傳食品安全法、普及食品安全科學知識、推廣食品安全科學技術,采取科普教育、資料發放、媒體宣傳、社會力量參與的方式,計劃兩年內深入30多個省、市、區開展,百萬人參與主題活動。
點評:讓食安項目更好服務民生
食品安全關系著廣大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加強食品安全工作是各級政府的重要任務。目前,國家確立了健康中國、綠色環保的發展戰略。健康、環保的基礎是良好的生活環境,而安全飲水則是良好生活環境的基礎之一。這一行動能夠幫助消費者喝上安全的好水,并通過大范圍科普宣傳教育,讓具體的食品安全項目落地。
10.普及科學知識 傳播正能量
“中國食安之聲”正式開播
3月12日,由中國食品報社和中國交通廣播聯合主辦的“中國食安之聲”正式開播。食品安全是一項關系國計民生的民心工程,直接關系到廣大民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通過記者深入一線、貼近實際的采訪報道,將客觀、真實、權威、科學的“食安之聲”直接傳遞給廣大消費者,通過通俗易懂、內容實用的食品安全知識科普,加強食品安全宣傳,營造全社會共同關注、共同維護食品安全的良好氛圍。
點評:強強聯手 科普食安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食品安全與我們每一個人息息相關,需要凝聚全社會的力量,尚德守法、共治共享。“中國食安之聲”的正式開播是中國食品報社與中國交通廣播發揮各自優勢的強強聯合,兩者共享資源和傳播優勢,堅持科學普及食品安全知識,傳播食品安全正能量,正確引導輿論,解答公眾疑問,提升公眾食品安全的科學素養,更好地守護百姓“舌尖上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