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由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和吳忠市政府主辦的2017年中國西部特色食品科技與產業發展論壇在寧夏回族自治區“回族之鄉”吳忠開幕。論壇邀請全國食品行業權威專家、學者,以及知名食品企業負責人百余人,共同商討在“一帶一路”上西部特色食品產業的創新與升級。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理事長孟素荷女士致大會開幕詞,她指出,要以清真食品為中國食品工業供給側改革的龍頭。
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理事長孟素荷
孟素荷在發言中指出,清真食品是全球食品工業中的重要板塊,且近年來發展速度進一步提升,目前已形成24萬億人民幣的產值,在全球有超過6億的消費人群,預計未來五年全球將形成清真食品近40萬億人民幣的大市場。
在我國,我們更多地將清真食品歸類為少數民族食品及西部特色食品,產業發展的主體在西部,中小傳統企業為其主要發展形態,近年來開始加速工業化進程,但發展速度相對平緩。由于清真食品世代沿襲的“講潔凈,嚴選擇”的古老屬性,與現代食品安全產業鏈的理念相通,所以食品安全的系數相對較高。從某種意義上說,消費者對清真食品的認知相對正面。
由于近年來我國清真食品的標準化、工業化水平提升,因此與“一帶一路”路線22個主要清真食品消費國相比,我國清真食品具有技術和裝備的比較優勢。而當東西部食品企業的優勢實現互補,一旦西出陽關,與國家推進的“一代一路”重大戰略布局相融合時,中國食品工業的供給側改革就有了一個以清真食品為龍頭,西出中亞西亞,以沿線22個主要清真食品消費國為潛在市場,向西部延伸發展的疏解口和著力點,中國西部農產品深加工亦有了價值提升的優質載體。它將有效提升中國清真食品工業的整體水平,助其進入一個難得的成長期。
致辭中,孟理事長引用了毛主席曾在寧夏寫下的著名詩篇《清平樂?六盤山》中的詩句:天高云淡,望斷南飛雁,不到長城非好漢,屈指行程二萬。如今食品行業在這塊英雄的土地上所從事的平凡的工作,也許就是我們這個時代的人經歷的不同時代的長征。為了西部食品產業、清真食品產業的發展,科技界默默工作了二十余年甚至更長的時間。在當天的參會代表中,胡小松教授及其團隊,早在15年前就踏遍新疆的天山南北和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為當地農產品加工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撐;孫寶國院士曾數次進藏,幫助西藏食品工業的發展和人才的培養;陳君石院士作為寧夏吳忠市政府的科技顧問,從戰略布局與實施兩個層面,引入一流人才,幫助當地食品企業安全水平的提升……
孟素荷強調,要堅定地開好每一個頭,扎實的走好每一步路,用科技的力量使食品行業有效融入國家“一帶一路”的進程,努力促進中國清真食品行業的發展。